导航菜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你的耳朵“老”了吗?

2022-07-042346

16893e47369313fd793641c4664be82_副本.jpg

听力下降、耳鸣……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这些症状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就像用久了的零部件会磨损一样,伴随着人体不断衰老,我们的听力功能也会出现退行性减退,但是千万别把听力下降、耳鸣与衰老画上等号。今年4月,市中心医院北院区开设耳鸣耳聋专家门诊,医生在日常接诊中发现,不少年轻人被听力下降、耳鸣所困扰,还有些患者由于缺乏健康用耳常识、对耳部疾病的认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被“偷走”的听力

高中生小郭最近发现,听力似乎出了点问题。同学跟他说话,旁边的人听得清清楚楚,他却听得模糊不清,有时不得不抱歉地跟对方说一句:“你刚才说的是啥?不好意思,我没听清,能不能再说一遍?”在食堂、运动场这样嘈杂的环境中,小郭的耳朵更加不好使。

类似的情况出现的次数多了,同学们私底下议论纷纷,“小郭是不是对我们有意见?跟他说话的时候,他选择性屏蔽……”

自己明明年纪轻轻,耳朵也没受到外伤,听力怎么就出问题了?为此,小郭也很苦恼。趁着放假,小郭和家人慕名来到市中心医院北院区耳鸣耳聋专家门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小郭的确存在听力下降情况。在医生的循循善诱下,小郭认真回忆着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用耳习惯,“写作业的时候我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一听就是很长时间,不知道这对听力有没有影响?”得知自己的听力的确是被长期戴耳机听音乐“偷走”时,小郭追悔莫及。

被耳朵困扰的不只是小郭。市民孙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儿子元元跟同学疯闹时,被对方冲着耳朵吼了一声。元元当即出现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元元被吼得耳朵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打针吃药一周,复查还没有痊愈。“原来我一直以为只有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生活,才会导致听力下降。没想到同学开玩笑时的一声吼,竟然导致孩子听力下降。”孙先生说。

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沈莹说,耳朵除了耳廓和外耳道位于体表,中耳和内耳都在颞骨深处,不易受外伤。正常的时候,声音由外向内传播,声波经过外耳道收集到达鼓膜,经鼓膜及听小骨系统放大能量,震动耳蜗内液体,摇动毛细胞的纤毛,将声波动能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听神经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的分析,我们才能听懂声音。这是一个神奇完美的过程。同样是感觉器官,眼睛怕强光,耳朵也怕突然的强声及长期的噪音。纺织工人、装修工人、卡车司机、接线员等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听力下降,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应佩戴职业降噪耳机来保护听力。

耳鸣治疗存在“窗口期”

和听力下降一样,耳鸣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全球有10%的人经历过或长或短的耳鸣,排除器质性病变,多数耳鸣和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睡眠不好等因素有关。”沈莹说,“耳鸣是身体拉响的健康警报,它提醒我们要自我减压,放慢生活节奏。”

60岁的程大爷患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最近他时常感到耳朵里像有小虫子一样,嘤嘤嗡嗡响个不停。起初他没在意,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拖了20多天,情况仍不见好转,程大爷这才想到去市中心医院就诊。

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发现程大爷经常一个人长吁短叹,聊天中得知程大爷的儿子最近投资失败,亏了一大笔钱。一想到儿子前途未卜,程大爷就愁眉不展。在进行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助眠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时常找程大爷聊天,帮他减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程大爷感到睡眠明显改善,大脑比以前清醒多了,耳鸣也不是那么严重了。

沈莹说,除了药物,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耳鸣的重要手段。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仅仅要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也要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耳鸣治疗存在“窗口期”,如果患者耳鸣半年以上,未接受系统治疗或治疗效果欠佳,可能要终身与耳鸣相伴。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很多患者耳鸣拖了很久才到医院就诊,早已错过治疗的“窗口期”,对这部分患者,医生只能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建议他们转移注意力,把耳鸣当成生活的“背景音”。

来源:襄阳晚报(2022年7月4日13版)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动态

科室导航